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风光无限好 绿电照京畿

——来自冀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线的报道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区域御道口500千伏变电站开展巡检

 

□ 本报记者 李宏伟 文/摄

 

“坝上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河北省张家口市是风的故乡、光的海洋,风能、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分别达40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1918年,北菜园老槐树下点亮了张家口的第一盏电灯,当时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8千瓦,仅限于城市照明,只能带动6000盏灯泡。而如今,张北的风已点亮北京的灯、照亮雄安的夜,张家口可再生能源从“制”到“输”、从“储”到“用”,源源不断的“绿电”送进了京畿千家万户。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载体。日前,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中央媒体、行业媒体走进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线,深入采访报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摘得中国工业“奥斯卡”

夏秋之交,张北坝上草原风光无限,远处的白色大型风机叶片随风旋转,阳光下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与蓝天、白云、绿草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上车,启动,出发。在前往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的路上,大巴车内静得很、车外美得很,同行的媒体记者们纷纷透过车窗凝望着远方,时不时传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试图用镜头“捕风捉影”“追光”,定格最美瞬间。

说到“捕风”“追光”,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检修中心主任刁嘉早已练就过硬的本领。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到风光储输公司的第10个年头。透过他那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眼神,看得出他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2022年12月27日,是刁嘉参加工作以来最难忘也是记忆犹新的一天。那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穿好工装,戴上安全帽,走向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的调相机厂房。当天23时23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2×50兆乏调相机系统首台机组实现一次并网成功,滚滚风光电能经220千伏金阳智能变电站调节后,沿着更高品质“绿电高速”通道源源不断进入张雄特高压主网运行。

2×50兆乏调相机系统首台机组的并网成功,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模式的新能源场站。

“这次并网的2×50兆乏调相机系统首台机组等于给新能源电网安上了‘稳压器’,能够抵御更多的电流波动攻击,使电网电压更稳定,同时能让绿电并网量增加约10%,在服务张雄特高压安全稳定和源端输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赵洲告诉记者。

除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之外,还不得不提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据介绍,张北柔直工程是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今年3月,该工程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奥斯卡”。

风光出张北,绿电送京畿。“张北柔直工程拥有68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汇集能力,是世界首个输送大规模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等多种形态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经由它,张北的‘无限风光’顺利进京。”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500千伏中都换流站运行值长杨杰告诉记者,通过张北柔直工程,每年14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输入北京地区,约占北京市年用电量的1/10,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

被誉为世界最大“天然充电宝”

从张北出发一路向东200多公里,记者一行来到承德市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们略显疲惫。不过,在乘车前往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途中,看见四周苍茫逶迤、群峰环抱,滔滔滦河、波光荡漾,记者们瞬间来了兴致,一扫疲态,纷纷表示“开工、开工”。

上世纪90年代,当地在滦河干流拦河筑坝,建设水库,蓄水发电。如今,在该水库上方的山谷中央,又建起一个上水库。上下两个水库落差400多米,电站的水道系统和地下厂房藏身于上下库之间的山体内,并且以4回500千伏线路并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和华北电网。

置身长400多米、宽25米、内高50多米的地下厂房中央,一排白色圆顶形机组一字排开,连接地下输水系统,这正是整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12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机组。

“当电网的电富余时,电力驱动抽蓄机组反转进行抽水,在电网用电高峰时,高处的水流下推动抽蓄机组正转进行发电,每台机组兼具抽水和发电功能。机组可在3分半内由停机转变为满负荷发电。”对于这些朝夕相处的“庞然大物”,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培枝讲起来头头是道。他介绍说,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以水为介,向上“巨龙吸水”抽水蓄能,向下“喷涌而出”放水发电,一次蓄满可储存新能源电量近4000万千瓦时,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充电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两台投运机组累计发电量8342.73万千瓦时,消纳新能源11470.88万千瓦时,有力支撑了冬奥场馆100%绿色电力供应。

据统计,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是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新实践。

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2025年、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分别达到5000万千瓦、1亿千瓦。

“国网绿”守护“生态绿”

8月的塞罕坝,满眼绿意。

大巴车行驶在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上,道路两旁整齐有序的樟子松、落叶松树随风摇曳。旋转的风机、静立的铁塔、连绵的银线与满眼翠绿交相辉映,很难想象,这里曾“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承载力。

目前,塞罕坝区域御道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汇集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316.8万千瓦。2022年12月至今,陆续投产6台分布式调相机,使御道口工程送出能力提升比例超过30%,加快推动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

从一棵树到万亩林,从一盏灯到万家明。绿色奇迹的背后凝聚着三代造林人的忠诚和执着,也渗透着国家电网人40年的坚守和奉献,“国网绿”与“党旗红”交相辉映,“国网绿”守护着“生态绿”。

“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在塞罕坝展览馆,这副当年贴在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对联和横批,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人奋斗的主旋律,也是塞罕坝几代电力人不变的传承。

为服务塞罕坝供电安全,在塞罕坝上一共有9座夫妻望海楼。从1983年起,赵福洲、陈秀玲夫妻一直驻守在天桥梁山顶的望海楼做瞭望员。天桥梁望海楼位于塞罕坝林场的最南端,每隔15分钟他们要打电话报平安。他们说,望的是林海,观的是火情。

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赵福洲夫妻可以通过电脑,看到各种自动化红外监控设备传回的信息。赵福洲说,他只有一双眼,而这些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和通讯都成了防火的“千里眼”。

在围场坝上的卡伦后沟牧场,丘陵起伏、沟壑遍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牧区,散居着298户牧民。一个人、一匹马,李国军在那里坚守了20年,巡线5万公里,乡亲们称其为“马背电工”。

“9个月防火、3个月防汛,是塞罕坝地区的常态。”塞罕坝供电所所长于淼说,大风、雷电、积雪等都可能引发电力线路故障。就拿10千伏黄土山线和桃山湖线来说,这两条线路附近是落雷密集区,高峰时,一天可能会落下几百个雷。“一旦线路跳闸,我们就要赶到现场。这一段有20多公里,800多基杆塔,我们要一基一基地查找故障点。”

如今可喜的是,国网承德供电公司近年来运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强化政企联动,建成了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建立“远方+现场”的防山火立体联合巡检体系,利用无人机开展线路通道激光雷达、可视化、红外巡检,获取林场地区线路的三维云点数据和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形成风险点识别巡检报告,为处理线路缺陷、解决线路通道树障问题提供数据支撑,筑牢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四道防线”。

“你用电、我用心”,一直以来,国家电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守护万家灯火,为美好生活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