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能源互联网产业正蓬勃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新能源发电、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能源体系网络化特征日趋明显。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 SNEC 副秘书长竺新原女士在致欢迎辞时指出: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国家意志确立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本次论坛的使命就是正式搭建一个政产学研用,五维一体的对话平台, 我们将探讨如何以政策创新打通制度瓶颈; 我们将分享如何以技术突破驱动电网智能化升级; 我们将谋划如何以商业模式变革激活能源服务新业态。
期待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能源治理的现代化贡献智慧蓝图,为产业转型厘清技术路径。”
国网能源研究院的原副院长、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的智库专家胡兆光先生担任论坛首位主持人。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刘劲松以“新能源法与能源互联网对于我国能源治理产生的影响”发表主旨演讲。
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方博士以《数智化坚强电网促进新能源可靠替代》为主题作主旨演讲。
杨方认为:“各国加速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应用,全球新能源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然而,新能源规模倍增过程中,存在并网消纳、可靠供应、运行安全、系统成本等挑战。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处处长王雅婷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点任务举措探讨》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以《AI规模化应用背景下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和电算协同探索》为题,分享了AI技术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翟永平指出,AI大模型训练和用户使用推高全球电力需求,但同时AI在电网优化、工业节能等领域可减少全球5%的碳排放。
第二个环节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教授级高工赵风云女士担任主持人。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教授级高工赵风云 女士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长聘教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林以《工业绿色微网的形态演进与解决路径》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长聘教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程林 先生
工业绿色微网的关键技术围绕物理、信息、应用三层架构,需解决数智化电网建设、设备互联互通等问题。经济性方面,136号文让新能源全额进入市场,工业负荷可获廉价绿电,再通过交易、电碳等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循环。
展望未来,绿色是发展内驱,能源互联网将从 “源随荷动” 迈向 “荷随源动”,工业负荷需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匹配随机波动的新能源,而非单纯依赖储能,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副主任杨涌文以《电力市场发展背景下分布式能源聚合虚拟电厂技术与演进的路径研究》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天合光能虚拟电厂与数字能源负责人廖宇以《西班牙大停电以及136号文件对虚拟电厂的挑战和机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挺以《AI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为主题发表演讲。
AI技术通过精准预测与动态调度;网络架构智能化;虚拟电厂与市场协同三种维度重塑电力系统。
论坛第三个环节,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教授级高工林承桢先生主持。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教授级高工林承桢 先生
京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海勇以《驾驭AI的浪潮,构建零碳综合能源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发表演讲。
浙江正泰智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监吴云来以《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的综合服务与思考》为主题发表演讲。
在综合能源全周期服务领域,形成 “规划 - 建设 - 运营” 标准化体系,针对园区能耗特性设计光储配比方案,通过交直流微电网技术提升发电效率,已实现从示范项目到零碳工厂的落地实践。
虚拟电厂与电力市场链接接方面,持有售电牌照与增量配网资质,搭建虚拟电厂平台(如湖北、上海松江项目),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交易,结合 AI 技术优化调度策略,解决分散资源聚合难题。
在技术融合与创新方面,正泰将AI算法嵌入能源管理全流程,涵盖功率预测、负荷调度、设备诊断等场景,同步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耦合,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帆以《AI赋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湖州新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双碳专委会副秘书长王函韵以《“绿电百分百”这个机制下,净零与碳中和的工厂/园区创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该机制以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企业从“碳核算”转向“绿电消费实践”,形成兼具国际兼容性与中国特色的零碳发展模式,助力产业链在 尽早实现绿电全覆盖,让可持续行为转化为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