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绿电绿证交易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阶段结束后,按照大会安排,代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山西代表团团长唐登杰、副团长金湘军回答记者提问。代表团副团长王拥军、罗清宇参加,张吉福主持。
唐登杰代表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山西如何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提问时说,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深化人才“引育管用”体制机制改革,建好用好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学研融通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突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制造、特优农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增产扩能、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场景拓展、采掘业本质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服务、绿色金融,打造绿电园区和低碳零碳园区,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四是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五是健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金湘军围绕山西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的新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问。他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山西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扛牢重大使命,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革命走深走实。一是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形成能源消费新模式。“十四五”前四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1%,进度居全国第一方阵。创建13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绿色园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消费更加绿色低碳。二是以端牢能源饭碗为使命,塑造能源供给新优势。2019年以来年均煤炭产量11.9亿吨,近三年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份电煤12亿吨以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167亿立方米,是2019年的2.6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9.7%,绿电外送量连续两年排全国第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扛得更牢。三是以深度融合为导向,实现能源科技新突破。晋创谷成为促进四链融合、强化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积极开展“4+1”国家科技攻关,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全球总部将投入运营,绿电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四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激发能源治理新动力。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率先正式运行,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中价·新华焦煤指数影响力持续提升。深化矿业权市场化配置,开展煤铝共采试点,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绿电绿证交易。五是以开放共赢为方向,构建能源合作新格局。连续举办8届太原论坛、10届能博会,与亚开行合作实施绿色低碳项目,煤机装备、光伏组件等产品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湘军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上探索新路,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上示范引领,在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上聚势突破,在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上先行先试,在开放合作上拓展空间,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为山西转型发展增动能强支撑,为国家能源革命试政策蹚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李建国代表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问时说,近年来,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三晋大地9.7余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流域正在焕发环境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活力。忻州市是汾河之源和黄河入晋第一市,将践行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强化系统观念、深化保护治理,坚持向绿而行、加快转型发展,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常国华代表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扩大内需”的提问时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力推动深挖消费潜力、丰富消费供给、拓展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激发全社会消费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多举措释放政策红利,撬动更多大宗消费;多维度推动扩容升级,切实挖掘消费潜力;多举措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内生动能四个方面发力,为全方位扩大内需提供坚实保障。
张广勇代表在回答香港商报记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提问时说,山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之一。下一步,我们将在“三全三提”,即政务服务全流程提速,确保经营主体“进得来”;监管执法全方位提标,助力经营主体“活得好”;惠企帮扶全要素提效,支持经营主体“长得壮”上发力攻坚,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常书铭代表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问时说,过去一年,山西按照“抓好县城、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思路,省市县联动,实施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8项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晋中市昔阳县入列住建部县城体检与宜居县城建设先进县。下一步,晋中市将通过特色产业高地、人口集聚洼地、宜居康养胜地、全龄友好福地“四地”联动,加快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吕春祥代表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科技创新”的提问时说,山西省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有很多重大举措,围绕能源革命和新兴产业,推动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升级,新增10家煤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成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批完成21家能源、材料、环境、信息等领域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晋创谷”建设,促进四链融合;通过“链长制+揭榜制+平台制”三位一体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通过改革,山西构建了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层次多样、品类齐全的创新平台体系。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