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向“新”力 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安排。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穿透基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日前举办了首期“国企改革大家谈”活动。

活动聚焦体制机制类改革和发挥职工群众改革主观能动性,以“新国企、新机制、新动能”为主题、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群众为受众,利用“现场访谈+线上直播”等分享交流形式。活动邀请了国家电投河南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捍忠,南方电网政策研究部(改革办)总经理兼南方电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晓冬等六位来自不同行业央企改革专家在活动现场分享各自的宝贵改革经验和心得。同时由新源智储储能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研发人员孙鹏、南方电网深圳龙岗供电局龙城供电分局配电运维三班副班长姜映烨等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一线职工代表通过视频分享他们对于改革的感受和体会。

 

拼出发展新气象

 

向“新”发力,向高攀登。通过改革,老国企焕发新气象,激活新动能,不断加快做优做强做大步伐。

“我们从解决思想入手、从机制创新破局、从扭亏为盈落子,引领企业涅槃重生。”在会上介绍说,在治理破壁,深推机制之变方面,国家电投重新划分职级序列、核定岗位定员,实行全口径定员+人工成本管理,树立极为鲜明的一线导向,同薪级生产岗位比管理岗位能高出20%-40%,有近200人从机关主动回流到一线岗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实现了翻番。

南方电网改革办主任何晓冬表示,南方电网通过在治理、布局、创新、活力等重点领域建立形成了多个新机制、新体系,有效激发了新动能新活力。在建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以“一张表”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事,以127条工作到位标准推动子企业董事会职权落实落地,以7种不同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范本提升各层级治理规范化水平。

 

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全员绩效考核是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在国有企业真正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正向激励效应让改革既富有刚性、又充满温度,确保常态长效。

何晓东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绩效考核,新型责任制有“责任来源、责任分解、责任评价、责任应用”四点不同。他介绍说,其中,“责任应用”更加差异刚性,在机制上保障考核结果刚性兑现,将绩效工资占比提升至60%以上,将组织绩效与业绩优秀员工比例关联,组织绩效优秀时,该组织员工可评为优秀的比例从20%提高至30%;明确经理层成员和非经理层成员因业绩考核退出的5-8种不同情形,推动实现分类刚性退出。

“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愿接受是我们探索的一个重点方面。”王捍忠表示,突出改革力度,提升三项制度的抓地力。让业绩决定进出,本部率先实行部门绩效等级强制分布,明确A级员工才具备岗位晋升条件,连续两年D级的员工要解除劳动合同,本部员工的优秀率由60%降至25%,7名C级员工调离本部,47名三级单位干部员工降岗降级;让贡献决定收入,建立岗位与收入联动、绩效与贡献并行的机制,带动职工用效益“挣”工资,单位间人均工资总额最大差距达到了1.7倍。

 

“关键一招”为基层赋能

 

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让人才与国有企业“双向奔赴”,共同砥砺奋进,走好改革之路,以强企服务强国。

作为科改示范企业的一名员工,新源智储储能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研发人员孙鹏对此感受颇深,在他看来,改革为公司带来了三个“新”:激发新活力、塑造新动能、开创新局面。

孙鹏介绍说,公司技术研发人才和核心骨干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权激励,“2022年我有幸成为了股权激励的对象之一,从‘打工人’到‘合伙人’、从‘参与者’到‘主人翁’,角色与心态的转换让我把经营自己的事业与参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归属感和认同感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树旗立杆”机制与绩效评价标准优化,营造了全员比学赶超、创新创效的氛围。通过改革引入产业链思维,构建了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去年开始,孙鹏和同事们一起组建了“芯能青年突击队”,共承担省部级项目2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立足岗位需求努力实现共创共赢。

“我有机会和国内顶尖高校学者与头部企业团队共同承担了储能消防安全科技攻关项目,项目成果‘储能火灾探测预警与联合防控系统’已应用于超3GWh储能项目,这让我更清楚技术和市场的结合点,更懂得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创新。”孙鹏说。

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则让姜映烨尝到了“甜头”。

“我们人人签契约、人人扛指标、人人背任务,”姜映烨表示,改革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目标更明确,更加清楚“要干什么”。二是导向更清晰,更加清楚“要加油干”。三是氛围更积极,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我要想办法干好”的转变。

作为基层班长,每年初和班员签业绩责任书,是姜映烨最“伤脑筋”的。他介绍说,如今,公司按照摸高机制,把经营业绩指标任务从经理层逐级分解到个人,指标压力让躺赢变成了不可能。绩效考核也从以前的“轮流坐庄”、干多干少一个样,变为业绩决定薪酬、结果强制分布,干得多就拿得多,干得不好就拿得少、还可能会不胜任退出。

“以我为例,入职第2年我的工资就超过了班长,第3年我也晋升为班长,第4年考取3个岗位胜任力资质。”据了解,姜映烨和身边的年轻员工组团“赛马”,33个人包干完成了定员53个人的生产经营工作,拿41个人的工资。“大家不再是被动执行,更多的是主动思考、建言献策。”

作者:朱黎

来源:能源发展网

2024-09-19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