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央视聚焦!中科慧拓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落地40余座矿山

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人工智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于11月24日至25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中科慧拓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果转移转化下的代表企业,凭借将无人驾驶技术,成功应用于全世界40余个矿山无人化项目中的重要实践,荣膺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重大成果转化奖。同时,中科慧拓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矿山新能源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收到了参赛者及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更是获得央视的关注报道。

打通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9年创办,是我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驾驶赛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研究与物理可实现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届大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科慧拓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作为比赛总裁判长出席,并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杰出贡献奖。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更是无人驾驶领域的“黄埔军校”,大赛已经培养出一大批无人驾驶领域提灯夜行的探路者。其中,作为参加过最早三届比赛的元老,以及2010年比赛综合测试路段的冠军,中科慧拓CEO陈龙是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并已通过将比赛中获得的技术成果转化并应用于矿山作业中,打通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矿山无疑是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最理想场景。一方面,矿山人力及运输成本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设计、实施、工程化、产业化均面临着重重难题,无人驾驶技术能够进一步帮助矿山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矿山处于人烟稀少、外部干扰较低、安全性相对可控的地方,这种封闭环境给了无人驾驶技术率先落地的机会,复杂的矿山场景也倒推无人驾驶技术的再创新。陈龙在接受央视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科慧拓无人驾驶技术成果已经遍布整个世界,40多个矿山配备了500多台100吨级以上的大型矿用卡车”。除此之外,中科慧拓也在园区物流、工程机械智能化、短倒运输与智能网联建设方面进行战略布局。

构建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超强引擎

当前,中科慧拓以世界首创的平行理论为支撑,研发了全机型、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系统——“愚公YUGONG”,努力推进科技成果与生产能力的双向驱动。同时,在“愚公YUGONG”的基础上,构建平台级的工业智联网PaaS能力,以及为无人系统而生的运载装备。即通过“系统+平台+载体”(OS+P+V)的全生态布局,建设智慧矿山的全链条服务,全面助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矿山发展新格局,为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超强引擎。

本届大赛现场备受瞩目的载山CarMo,就是国内首个落地运营的正向设计无人驾驶运载装备,它的诞生,完成了矿山无人驾驶从“常态化安全员下车”到“平行智能安全员上车”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迈向矿山本质安全的进程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更是表现优异,经测算单车每年可以减少1200吨碳排放。对照每吨柴油产生3.1吨二氧化碳,1200吨碳排放等于近400吨柴油,按近期柴油按每吨8880元的价格计算,每辆车减排的价值即对应约360万元,其减排所带来的ESG价值已远超减员、降低轮胎磨损、减少后期维保等价值。

当然,矿山无人驾驶真正想要实现批量化的落地应用,需要解决矿区车辆差异性、作业规则多样性、作业环境极端化等多重问题,并以大量差异化的项目落地经验,和海量的矿山场景数据为支撑,方能迭代出更安全、更可靠的矿山无人驾驶系统。中科慧拓正在基于丰富的落地经验,和海量的矿山场景数据为支撑,持续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创新迭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大赛组委会主席郑南宁在大赛中表示,“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停留在深墙高院里,一定要走向真实的物理世界,才能够体现我们成果的价值,才能将科技成果造福于我们人类社会。”中科慧拓通过推进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矿山,加快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助力全球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中科慧拓WAYTOUS)

2023-11-29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