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诠释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 吴 昊

 

“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可再生能源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月13日,在京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当前,全国能源行业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春风过处,万象更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逐渐落地,我国能源转型的步伐持续加快,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在2022年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我国能源革命的推进,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里程碑式”新成绩

“一年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供给,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王大鹏表示,可再生能源呈现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

据王大鹏介绍,2022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

除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变革取得的成绩也体现在新型储能的突破。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在装机规模增长提速的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也逐渐明显,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增速明显加快,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此外,能源领域的变革与交通的低碳转型正在深度融合,也是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成绩。其中,新能源汽车普及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充电基础设施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对促进我国能源、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梁昌新表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继续高速增长,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达到5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近100%。

多元融合新模式

在新能源发展持续加快的进程中,一些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与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大鹏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的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

与此同时,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为新能源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支撑作用。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已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同时,各地也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对于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刘亚芳认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须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此外,区域能源协同发展,也为多种能源融合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支撑。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指出,为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下半年先后启动川渝一体化辅助服务市场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试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作用。其中,川渝一体化调峰市场共计促进消纳四川省低谷富裕水电电量451.5万千瓦时,跨区支援最大调峰电力20万千瓦,川渝两地调峰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赵学顺还介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对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进行了有效探索,首次组织海南发电企业与广东售电公司“点对点”中长期交易0.2亿千瓦时;区域调频市场2022年全年连续平稳运行,市场规模总费用约11.1亿元,累计带动火储联合调频项目投运29个,有效保障了系统频率处于优质水平;区域现货市场于2022年7月23日启动不结算试运行,并于12月份开展了连续两天调电运行,实现了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与电力生产运行有序衔接。

制度完善新突破

为保障新能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度的完善必不可少。王大鹏表示,2023年,国家能源局将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王大鹏透露,国家能源局将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

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将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建立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王大鹏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拓展绿证核发范围,推广绿证绿电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全社会更好消费绿色电力发挥更大作用。”

王大鹏表示,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每一张绿证的产生或交易,就意味着有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已经上网或者消费。他强调,“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色属性的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获取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收益,电力用户通过购买并持有绿证证明其消费绿色电力。”

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煤电转型发展越来越重要,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备受关注。据赵学顺介绍,2022年底,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实现了六大区域、33个省区电网的全覆盖,统一的辅助服务规则体系基本形成。2022年,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赵学顺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力度,拓展辅助服务覆盖广度,挖掘辅助服务功能深度。他透露,将加快引导电储能、工商业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参与系统的调节,发挥现有试点的示范效应,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升级。建立健全跨省跨区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充分优化各区域省间错峰互济空间和资源共享能力,有效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2023-02-15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