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书写库布其治沙“奇迹”

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新华社记者 连 振 摄

 

□ 吴 昊

 

近日,2022“打卡中国·最美地标——你好,内蒙古!”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库布其沙漠“打卡”,来自多个国家的网红博主共同见证了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果。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开展沙漠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作为“三北”防护林的西北要塞,东西全长约400公里,占“三北”防护林东西长近10%。二是京津冀的风沙源要塞,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约800公里,沙尘一夜之间就可直抵北京,被称作“北京上空的一盆沙”。三是黄河几字湾流沙源要塞,2000年以前年均向黄河输沙约2400万吨,造成黄河数次断流。其中有9次集中输沙,每次输沙量达1.44亿吨,造成下游包头市断水断电,大量人畜伤亡,严重威胁黄河生态安全。

30多年前,库布其是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是人们不愿提及和想要逃离的地方。如今,库布其成为人们向往的绿色氧吧和国内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库布其沙漠“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也描绘了一条特色的生态产业化之路。在库布其沙漠治理的进程中,作为一支深入大漠,常年与风沙抗争的“劲旅”的亿利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亿利库布其绿土地公司副总经理常朝辉介绍,1988年以来,亿利集团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库布其沙漠进行整体治理。“治沙伊始,企业就制定了库布其‘一带三区’发展规划,即‘治沙护河绿化带,开发区、过渡区和生态保护区’。”他表示,开发区以工业为主,过渡区以人文旅游、农业、牧业为主,生态保护区以生态建设为主。按照“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的治沙策略进行治理,以1000平方公里为一个生态单元,集中攻坚绿化,让生态区减少人为破坏,自然休养生息,并辅以规模化、机械化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使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系统能力逐渐恢复,最终形成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实现了生态投资递减、生态系统效益递增的“二元效应”。

“随着治沙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经验,治沙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从最原始的种植,到规模化种植,再到科技化种植。以先进的技术为指导,才使今天的库布其沙漠能呈现给大家一个一望无际的绿洲。”常朝辉在这片沙漠中工作10余年,感触颇深。他还强调,“库布其坚持治沙30多年的核心能力就是创新,从理念创新,到技术创新。通过科技治沙,库布其沙丘高度整体降低了1/3以上。”

据了解,亿利集团参与治沙的历史中,还创造性地将新能源发展与沙漠治理结合,打造出成熟的“光伏治沙”模式。库布其沙漠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个小时,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一方面,丰富的光照资源带来了大量绿色清洁的光伏发电;另一方面,由于光伏板的遮挡,减少水分蒸发,极大地促进了植被修复。

“沙漠变绿洲,绿洲产绿电,黄沙变黄金。”在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张斌看来,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不仅是光伏产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探索,更是一项集光电草木为一体的太阳能复合生态工程,有利于探索实践清洁能源减碳和生态系统固碳的“双向碳中和”模式。

沙漠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亿利集团王文彪团队的努力下,昔日漫天沙漠将变绿洲,也为我国的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2-08-09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