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爆发在即 顺势腾飞还需乘风破浪

作者 | 钟艳平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作为一种新兴的光伏应用场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光伏与建筑界掀起一股跨界潮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曾雁指出,我国城乡总建筑面积约600亿平方米,其中屋顶可应用光伏设计的面积近90亿平方米,BIPV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BIPV迎市场大爆发契机

记者了解到,BIPV高度契合全球绿色建筑发展潮流,代表了城市和建筑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BIPV直接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上,无需配套其他设施,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既能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大大降低建筑造价;其次,BIPV可以就地发电、就地使用。”曾雁介绍说,这种分布式发电模式,可避免远距离输送时的电力损耗,有效提高用电效率。同时,BIPV无需燃料,不会产生废气,也不存在噪音污染,对环境“零污染”。

曾雁表示,此外,BIPV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契合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因而毫无疑问,其发展前景巨大。

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发兴业能源”)研究院院长罗多透露,以2016年全国建筑总面积(源自《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为基数,考虑既有建筑资源以及建筑建设增长率推导建筑南墙和屋面光伏可安装量作为该地区最大发展潜力,结合太阳能资源、经济强度、建筑能耗强度、政策力度指标等相关情况,她和相关机构对我国BIPV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初步预测,2025年,我国建筑光伏安装量约为4000万千瓦,2030年为7600万千瓦,2035年为1.12亿千瓦,2040年为1.52亿千瓦,2045年为1.96亿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2.33亿千瓦。庞大的建筑资源,为BIPV市场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引来各界青睐。

早在2009年,为了鼓励BIPV发展,财政部就牵头下发了支持BIPV市场的《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并提到,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对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和提升建筑环境水准、调整建筑能源结构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在新能源大类中,BIPV组件设计与制造被列入了第一类鼓励类别中。

由于国家及多地政府对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工商业界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不断加强,加之我国建筑资源庞大,这让国内BIPV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并迅速吸引了大批光伏企业跟进。

光伏企业推动BIPV市场

其实BIPV概念并不新颖,上世纪60年代,日本MSK公司最早提出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我国BIPV市场起步较晚。

2009年,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水发兴业能源前身)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非晶硅BIPV光伏工程——威海市民文化中心的建设。罗多告诉记者,2004年,公司便着手研发BIPV技术,乘着“太阳能屋顶计划”东风,顺势将光伏和幕墙结合,率先介入BIPV领域,但由于后期光伏政策补贴退坡,公司才逐渐降低了对BIPV市场的关注。“我们虽然没有主动挖掘市场,但却从未停止BIPV技术研究,凭借十余年丰富经验,如今,公司BIPV技术解决方案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罗多说。

然后,2010年,中国无锡尚德总部研发大楼玻璃幕墙BIPV示范项目落成,6900平方米光伏玻璃幕墙,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单体BIPV示范项目。2013年,保定英利投资的电谷锦江酒店BIPV示范项目落成,1.5MW各类BIPV产品安装在酒店屋顶、外墙、窗户等位置,该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BIPV示范项目。

水发兴业能源、英利等企业点燃了国内光伏企业进军BIPV市场的星星之火。此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焱能源)等众多光伏头部企业陆续加码BIPV领域,着力向市场推出优质解决方案。

西安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飞多次提到,2020年,是BIPV腾飞的最佳时机。他分享,隆基股份早就洞察到BIPV巨大的潜力市场,并于2018年正式进军BIPV领域。2020年6月15日,其首个BIPV示范项目正式开工,8月,其首款创新型BIPV产品“隆顶”也将正式对外发布。陈鹏飞表示,隆基正全面发力BIPV领域,致力为全球提供领先的“光伏+建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努力成为BIPV领域的领军企业。

龙焱能源总经理吴奔曾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时,公司便创新制定“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走上BIPV市场开拓之路。作为碲化镉组件生产商,龙焱能源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定制化生产不同颜色、图案、规格、形状的碲化镉发电组件,在实现建筑发电的同时,也满足了建筑对于色彩、规格等方面的美学需求。“龙焱能源已成功从简单的材料供应商(产品)转型成为为建筑行业提供完整BIPV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未来将尽快实现部分BIPV建材平价上网。”吴奔说。

不仅如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透露,今年特斯拉光伏屋顶业务将进入中国市场,这无疑再次让国内BIPV市场躁动起来。

深圳蓝波绿建集团总裁徐宁表示,特斯拉对国内BIPV市场将会起到“鲶鱼效应”。他认为,国内BIPV市场此前略显沉寂、无精打采,特斯拉的到来,将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整个资本市场彻底搅动起来。“特斯拉来后,首先唤醒了金融界人士,刺激了中国投资界,让资本市场迎来了一轮集体狂欢。”徐宁补充,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强国,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上都走到了世界前列,拥有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优质的产能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尽管国内BIPV发展暂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也无需畏惧。

曾雁亦认为,特斯拉将助推国内BIPV产业发展。他分析,特斯拉实力不容小觑,可能会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压力,但好在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国内BIPV技术水平已有了大幅提升,产品也更加成熟和丰富,市场竞争力已经逐渐凸显。他觉得,特斯拉会倒逼光伏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刺激国内BIPV市场快速增长。

高速发展还需乘风破浪

虽然光伏头部企业竞相角逐BIPV市场,但由于早期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相关产品单一、技术薄弱、光伏圈与建筑圈难以打通等种种原因,此前,国内BIPV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不尽如人意。直至目前,BIPV仍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蓝海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高速发展之路还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各方协力乘风破浪。

曾雁指出,作为光伏产业的小众领域,国内BIPV商业模式明显尚未成熟。例如,我国建筑业主与建筑用户并不统一,自建房相对很少,大部分为开发商建房,然而建筑自发电的收益为用户所有并非开发商,这就造成了项目前期投入方与后期收入方不一致的问题,因而开发商容易失去采购BIPV方案的动力,进而制约BIPV发展脚步。曾雁表示,壮大BIPV市场不能仅依靠政策高压和补贴,企业需尽快摸索前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探索可行商业模式。同时,企业还需加强产品研发力度,让“光伏+建筑”完美融合,更具表现力。

“BIPV是实现近零耗能建筑的必经之路。”罗多提到,在我国高性能建筑中,BIPV占比非常高,但国内高性能建筑仅处于示范阶段,远未达到全面推广的程度。她提议,尽快开发和培育国内高性能建筑,为BIPV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徐宁认为,随着大量光伏龙头企业涌入圈地,我国BIPV市场大规模发展条件已经具备,时机相对成熟,BIPV市场起飞已经迎来最好契机。他呼吁,国家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扶持其发展。此外,他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BIPV风口将至,万亿蓝海即将开启,业界应加快该领域人才培养,做好相关人才储备。

2020-07-30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