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应力度不改高库存成为常态-四季度动力煤市场展望

结构性去产能与保供增量同步:2018年,供给侧改革主基调有所转变,煤炭行业从总量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一刀切”现象有所好转,保供应同步提上主要议程,2018年预计去除落后产能1.8亿吨,但同时在优质产能释放上加快速度。预计全年理论新增产量在1.5亿吨左右,但是考虑到环保限产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实际新增产量约8000万吨左右,全年产量35.3亿吨左右,预计增速2.3%左右。

进口煤增量明显,补充作用越发突出:2018年,进口煤贸易一波三折,政策变动较大。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将继续严格执行煤炭进口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进口煤质量监管,规范煤炭进口秩序;但是具体而言,为保证电力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在价格可控的范围内,对于直供电厂的进口可能会有一定的放松,预计2018年煤炭进口增速略有增长,维持在2.9亿吨左右。

实体需求稳定,煤炭消费稳中有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同时GDP与发电量数据良好,呈现稳步增长发展态势,实体需求较为稳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发展,市场支撑仍然较强。

供需矛盾有所缓和,高库存成为常态:从供需情况来看,供需缺口仍然存在,但是四季度伴随着优质产能释放与产量增加,供需情况略有好转,紧平衡格局有所缓和。在库存制度与“公转铁”升级影响下,上游过剩库存不断向下游转移,中下游长协保供叠加进口采购,使得高库存得以在中长期内成为常态。

一、供给端主基调有所转变

(一)结构性去产能与保供增量同步

2018年,供给侧改革主基调有所转变,煤炭行业从总量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一刀切”现象有所好转,保供应同步提上主要议程,2018年预计去除落后产能1.8亿吨,但同时在优质产能释放上加快速度。

2018年截至7月底,已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大概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

(二)产出弹性增大提高保供稳价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8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97亿吨,同比增长4.2%,较7月份环比增加1510万吨,增长5.36%;1-8月份,全国原煤累计产量22.78亿吨,同比增长3.6%,增幅较7月份上涨0.2%。8月份原煤产量超预期回升,增速回归上升通道,不仅扭转市场对原煤产量的继续收缩预期,而且体现出坑口产出弹性较大、保供能力可控性较强的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月份,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1.52亿吨,同比增加565万吨,增速较7月份增长2个百分点;1-8月国有重点煤矿累积原煤产量12.18亿吨,同比去年增加4300万吨,增幅3.7%,产出增速回归快速上升通道。

根据能源局公告,2017年底各类合法产能约43.6亿吨,合法在产煤矿3907处,产能总计33.36亿吨,为当前可安全释放的产能;在建产能10.19亿吨,其中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230处,产能3.57亿吨。考虑到已进入联合试运转的产能其实已经开始投产,所以这一块可以和在产产能算一起,即2018年实际在产产能36.93亿吨。

2018年,预计全年理论新增产量在1.5亿吨左右,但是考虑到环保限产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实际新增产量约8000万吨左右,全年产量35.3亿吨左右,预计增速2.3%左右。

(三)进口增量明显,总量或有突破

近两年国内进口煤量的增速较快。2016年起开始执行的供给侧改革,煤炭内产供给出现大幅度下滑,供应有限而下游需求仍有增长,煤炭行业供需格局持续紧张,进口煤的补充作用更加突出。2017年进口总量达到2.71亿吨,同比增加6.1%,占国内产量7.9%;2018延续增长势头,1-8月进口总量2.04亿吨,同比增加14.6%。

但是,进口贸易仍旧是一波三折。4月13日,进口煤限制政策重启,一类口岸也被加到限制行列,导致煤炭4月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10.1%;6月份,为迎接“迎峰度夏”的煤炭旺季,进口政策有所放松,七八两月超量进口,均达到2900万吨左右,在7月份内产下降的背景下,进口大增体现的补充作用越发突出。

2018年,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将继续严格执行煤炭进口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进口煤质量监管,规范煤炭进口秩序;但是具体而言,为保证电力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在价格可控的范围内,对于直供电厂的进口可能会有一定的放松,预计2018年煤炭进口增速略有增长,维持在2.9亿吨左右,但是不排除配额收紧、维持总量控制的可能。

二、运输运力潜能有待发挥

(一)“公转铁”政策升级,铁路发运不断增加

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提出,2018年9月底前,山东、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全部改由铁路,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禁止汽运集疏港。该项措施标志着禁汽运煤政策继续升级。

随着政策升级以及保供力度的加大,我国煤炭铁路运量经过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后,在2017年迎来了货运量的大幅回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21.55亿吨,同比增长达到13.42%;而2018年1-7月,累积发运量达到13.7亿吨,同比增幅连续三个月超过10%。预计2018年煤炭铁路运量超过23亿吨乃至达到近年来历史高点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二)运力仍旧紧张,潜能有待发挥

2018年4月,中国铁路总公司重新修订了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年计划,其中,煤炭同比增加1.5亿吨、增长10.1%。计划新增的1.5亿吨煤炭运力,大约有1亿吨落在“三西”地区外运通道上,而铁路外运的部分陆路通道运输能力已基本饱和,新增运力压力基本由大秦线、朔黄线、蒙冀线和瓦日线这四条主线承担,四条主线新增运力的任务分配大致如下:大秦线2000万吨、蒙冀线3000万吨、朔黄线2000万吨、瓦日线3000万吨。

大秦线,最高运能4.5亿吨,2017年发运量达到4.3亿吨,2018年增长空间为2000万吨,基本可以完成铁总分配任务。

张唐铁路,即蒙冀线,设计运能2亿吨,2015年底通车,由于通车运营时间较短,2017年仅完成煤炭发运5000万吨。根据年初铁总安排,重点挖掘大秦、蒙冀、瓦日等线路运输能力,增开万吨级货运列车,预计今年该线路可释放运力增加2700万吨以上,尚欠缺运力300万吨左右。

朔黄线,设计运能为近期3.5亿吨,远期4.5亿吨,2017年完成货物发运量3亿吨,其中煤炭发运量2.9亿吨,按照铁总年初安排,2018年通过增加车皮,有望增加运力1500万吨左右,尚欠缺运力500万吨左右。

晋中南铁路,即瓦日线,设计运能2亿吨,2014年底通车,2017年完成发运2800万吨,计划2018年发运量3600万吨,按照铁总安排,2018年通过增加大列、疏通线路等措施,预计可达到4000万吨以上运力,即新增运力在1200万吨左右,缺口最大,预计将达到1800万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西煤东运”四条主流线路除了大秦线之外,其他三条线路均难以在2018年有效完成分配任务,运力缺口不低于2500万吨。而放眼未来到2020年,铁路运力有效挖掘方向与关注点仍在“西煤东运”的蒙冀线与瓦日线上,两条线路设计运能达到4亿吨,当前使用不足8000万吨,2018年新增车皮,运力仍难以达到1.2亿吨,不足设计运能的30%。

随着煤炭产能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公转铁”进程加快,铁路运力瓶颈仍将成为影响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同时鉴于去年冬季春节前夕铁路客运流量增加,挤压货运流量空间,2018年“迎峰度冬”旺季补库行情将有所提前,传统淡旺季观念有所转变。

三、电煤消费需求仍有期待

(一)社会用电旺盛,火力发电仍居首要地位

2018年以来,社会用电需求旺盛,8月份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用电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贡献率不断增加,社会用电同比全年有望超过中电联预估的5.5%的水平。但是分项来看,工业用电增速有所放缓,这与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有关。

从发电来看,火力发电依旧占据主要地位,七八月份,南方雨季降雨量充足,水电站出库量加大,三峡大坝水力持续处于满发状态,对火电替代作用明显,但是七八两月份,火电发电占比仍高于71%以上,八月用电高峰比例环比增长1个百分点,火力发电仍然居于发电首要地位。

(二)增速略有放缓,消费稳中有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同时GDP与发电量数据良好,呈现稳步增长发展态势,实体需求较为稳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发展,市场支撑仍然较强。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商品煤消费量19.4亿吨,同比上升3.8%;其中电力耗煤7.2亿吨,上升9.3%。预计2018年全年商品煤消费量在39亿吨左右,增速在1.6-1.8%左右,即下半年商品煤消费量预计在19.6亿吨左右。

四、上下游库存两极分化

2017年底2018年初,发改委推出《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即为业界所传库存制度,主产地库存控制在可调节范围内,下游库存保持在稳定区间,该制度的实施在2018年二季度以后初显成效,对于抑制旺季煤价暴涨、淡季煤价暴跌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一季度以来,产地增产保供,铁路批车量增加,春节前后10天内,库存增加到1300万吨以上,之后保障措施力度不减,同时进口煤政策定向放松,下游库存一直保持高位,截至9月中旬,沿海六大电厂库存仍居于1500万吨左右,港口库存2400万吨左右,同比去年均高出500万吨以上。

而上游来看,由于2017年冬季“煤荒”事件影响以及“公转铁”、坑口环保等政策影响,铁路发运力度不断加大,产地库存不断向下游转移,库存量连续居于历史低位,同比去年降幅达到20%左右,上下游库存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五、供需分析与市场特点

(一)供需矛盾有所放缓,高库存限制波动空间

2018年1-8月,煤炭总供给24.82亿吨,总需求25.98亿吨,缺口约1.16亿吨;2018年全年,预计煤炭总供给38.2亿吨,总需求39亿吨,下半年缺口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对2018年四季度煤炭市场走势,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供需矛盾仍在,紧平衡格局有所缓和。从供需情况来看,供需缺口仍然存在,但是2018年四季度伴随着优质产能释放与产量增加,供需情况略有好转,紧平衡格局有所缓和。

季节性规律依旧存在,价格呈现领先特征。电煤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市场的基本规律,价格跟随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依旧存在,但采购补库节奏领先于实际季节性需求,价格呈现领先实际需求变化的特征。

库存制度初见成效,高库存成为常态。库存制度与“公转铁”升级影响下,上游过剩库存不断向下游转移,中下游长协保供叠加进口采购,使得高库存得以在中长期内成为常态。

(二)“双轨制”影响明显,价格中枢稳步上移

动力煤现货价格中枢继续上移。2017年,煤炭现货价格中枢在640元/吨左右,2018年,紧平衡格局虽可能有所缓和,但阶段性供需紧平衡格局难以改变,2018年煤价中枢上移存在较大可能性,预计中枢区间在640-660元/吨。

长协煤与市场煤价差长期存在。大型煤企年度合同比重提高将挤占市场煤运力,增加市场煤物流成本,“双轨制”价格体系影响下,价差仍然长期存在,并在供需矛盾有所缓和的情况下,存在缩小的可能。


2018-10-08 11:15